-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(the Zettelkästen method)以及主打双向链接功能的一大类笔记软件 最近受到了较多的关注。受此启发,个人对笔记系统产生了一些思考,并在这个博客中探讨。
- 博客里的内容将更多关注笔记系统的方法、理念这些与具体工具无关的东西。
- 一方面,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,笔记方法所带来的差异要比不同软件功能的差异大得多。
- 另一方面,这或许也能使内容对尽可能多的读者有意义,而不局限于某种双链笔记软件的用户。
- 如果读者没有听说过卡片盒笔记法,可以考虑通过这些材料来了解:
- 卢曼写的《与卡片盒交流》(中文翻译,不需要看译者自己的解读)。作为卢曼自己的文章,它对这一方法的描述最为准确。文章本身不长(中文版约五千字),不过信息密度比较大,读起来可能需要费一些工夫。
- 网站 zettelkasten.de 的 中文介绍。文章也不算长(中文版约 1.5 万字),比较容易理解,不过在准确度方面可能不如卢曼自己的文章。
- Ahrens 的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。这本书有一定的篇幅,对于整体工作流程的讨论也更多。不过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,书中描述的做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偏离了卢曼所真正使用的方法。
文章列表
- 笔记的不同目的 :
读者或许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。「笔记」这个概念本身过于宽泛,文中讨论了面向阅读、记忆、知识管理和思考等多种不同目的的笔记,而对自己实际目的的澄清应是后续讨论笔记方法、工具的前提。
- 下面的这两篇文章是在我自己的理念调整之前所写。它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不过如果让现在的我来写的话,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会使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了。
- 笔记间关联方式 :
文件夹、标签、双链和 MOC(内容地图)等是笔记管理的常用手段,这篇文章将它们看作为不同笔记建立关联的方式,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能力与局限性。
- MOC的组织:
MOC 需要以合适的方式组织起来才便于使用,而不同情况下 MOC 所适合的组织方式也不尽相同。这篇文章试图为此提供一些参考。
- 大纲语境笔记法:
这篇文章代表了我自己笔记理念的一次重大调整。基于一些理由,我认为这或许是更接近卢曼二代卡片盒精神的笔记方法,但又没有沿用「卡片盒笔记法」的称呼。具体的细节将在文章中解释。
- 卢曼笔记网络不是纯链接网络:
常见观点认为卢曼的笔记网络由卡片笔记和它们之间的链接组成。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方式有其局限性,并试图探讨卢曼的笔记序列在这一网络结构中的重要作用。
- (翻译)卢曼关于卡片盒的卡片:
卢曼的第二代卡片盒中编号以
9/8
开头的 18 张卡片是他自己关于卡片盒笔记法的评价。若要了解卢曼所实际使用的方法,这可以作为(不多见的)第一手材料。
License